扶苏(?—公元前210年),秦始皇的长子,秦朝公子,以仁德和贤能著称。他因反对秦始皇的暴政而被贬至上郡监军,最终在秦始皇去世后被赵高和李斯合谋逼死。
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,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,以仁德和贤能闻名。
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主张以仁政治国,与秦始皇的法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。
扶苏对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和焚书坑儒政策表示反对,多次劝谏秦始皇。
他的劝谏引起秦始皇的不满,父子关系逐渐疏远。
公元前212年,扶苏因反对秦始皇的政策被贬至上郡(今陕西榆林),担任蒙恬的监军。
在上郡期间,扶苏与蒙恬共同防御匈奴,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。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,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遗诏,逼死扶苏,立胡亥为秦二世。
扶苏接到伪造的遗诏后,虽怀疑有诈,但最终选择自杀,以尽忠孝。
扶苏是秦朝历史上一个悲剧性的人物。他以仁德和贤能著称,却因反对暴政被贬,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被逼死。他的死加速了秦朝的灭亡,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。
扶苏的故事反映了秦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冲突,他的仁政理想与秦始皇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,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物。